一、深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次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高等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模式? 1995年,国家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拉开了校园信息化的序幕,教学、科研信息化在各个高校不断深入发展。我校也于1998年成功接入CERNET,开始校园网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出喜人的势头。特别是2003年开始的下沙校区建设,从一开始学校就把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作为很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大大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在校园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科研方面: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3、在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4、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校园网建设情况 我校对信息化和校园网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 目前运行的校园网,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建于1998年的本部校园网络,另一部分是2003年6月开始建设,至今仍在建设中的下沙校区校园网络。 本部校网的主干线路是多模光纤。主干上的网络设备是十兆或百兆的交换设备,大楼内的网络线路是在主干完成后按需敷设的,随后对部分大楼分批作过一些改造,经过改造的大楼基本达到百兆到桌面的要求。已改造过的大楼包括:1号、2号行政楼,3、5、6号教学楼,及1、9号楼的多媒体教室。其他计算机(包括1号、2号实验楼中的)都是按需要零星布线的。 下沙校区的网络线路是单模光纤,主干设备是千兆交换设备,各楼宇按PDS方式进行规划并布线,全部达到百兆到桌面的要求,并有升级千兆的余量。能满足近五年发展的需要。 经过7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 网络结构如下图:
>教工路校区与下沙校区间通过千兆光纤相连。 三、校园网基本情况及功能介绍 1、校园网 校园卡系统在学校信息化系统中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对我校的校园卡系统建设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校园卡系统,提出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管理操作模式的建议方案”,并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财务处、后勤总公司牵头于2003年在下沙新校区建设中启动了校园卡系统的建设工程。该系统在2003级新生入住下沙新校区时已成功启用。 系统包括建立了校园卡系统中心(包括二套校园卡系统,一套是我校的,另一套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其后勤生活委托我校进行管理)),二套上机管理系统,图书馆借还书管理,图书馆门禁系统,图书馆存包柜。 |